路由协议
路由表包含内容:
- Destination:目的地址,用来标识IP包的目的地址或目的网络
- Mask:网络掩码
- NextHop:下一跳IP地址,说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
- pre:路由优先级
- cost:花销值
路由协议选路三原则:【一层一层的匹配】
路由学习的方向,和数据报文发出去的方向相反
- 最长掩码匹配
- 范围的精确度,越精确越好【192.168.1.1/32,192.168.1.0/24】
- 优先级(cisco AD管理距离)
- 信息的来源度,越小越可靠
- 静态60【华为】静态1【cisco】
- 直连0【华为】直连0【cisco】
修改优先级【越小越优先】
[R1]ip route-static 192.168.33.0 24 192.168.1.2 preference ? INTEGER<1-255> Preference value range
- 度量值、花销值、metric
- 到达某个目的的花销,越小越好
- cost值是学习路由的入方向进行计算的
- 要是三个都一样的情况,负载均衡
路由协议的分类
- 算法分类(动态路由分类)
-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:RIP,BGP
-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:OSPF,IS-IS
- 应用分类(动态路由分类)
-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:RIP,OSPF,IS-IS
- 外部网关路由协议:BGP
RIP距离矢量路由协议
什么是RIP
RIP就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,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内部路由协议,配置简单,易于实现,主要用于中小型网络
RIP的特点:
- 基于UDP协议,端口号为520
- 优先级为100,数值越小越好(cisco AD=120 管理距离)
- 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,取值0-15,跳数值为15最大,调数值16跳不可达,最大跳数16跳
- RIP信息交互使用两种报文:Request和Responsee
- 30s定期更新,更新整张路由表,导致收敛时间很慢
RIP的缺陷
- 路由表周期更新,30s更新太慢了
- 次优路径,就是按照cost开销值计算的
- 跳数限制,16跳
RIP缺陷问题优化方法
- 路由表周期更新,修改为触发更新
- 次优路径,以带宽为参考值选取最佳路径
- 跳数限制,取消跳数限制,基于拓扑计算路由
RIP工作原理:
- 路由器启动RIP,RIP Database仅包含本路由器的直连网段信息
- RIP路由器广播或组播一个Request报文
- 邻居发送Response数据报文回应,整张路由表信息发送给对方
RIPv1和RIPv2【以后都配置为v2,并且关闭汇总】
- RIPv1
- 目的地址:255.255.255.255
- 不支持VLSM,只支持有类,因为传递路由的时候不带掩码
- 不支持认证
- 自动汇总:把掩码汇总成有类的
- RIPv2
- 目的地址:224.0.0.9
- 支持VLSSM,支持无类,因为传递路由的时候带掩码
- 支持认证
- 自动汇总:可以关闭
[R1]rip [R1-rip-1]version 2 [R1-rip-1]undo summary [R1-rip-1]network 192.168.1.0 [R1-rip-1]dis this [V200R003C00] # rip 1 undo summary version 2 network 192.168.1.0 # return
广域网【用专线打通长距离通讯】接口
思科模拟器设备Serial接口速率1.544M,所以OSPF cost=64
华为模拟器设备Serial接口速率2.048M,所以OSPF cost=48
T1是美国标准,1.544M,E1是欧洲标准,2.048M,我国的专线一般都是E1
E1专线,是2.048Mbps的链路。E1是一个时分复用帧共分为32个相等的时隙(时隙0-时隙31),每个时隙64kb(每个时隙传送8bit,每秒传送8000个E1的帧,那么每个时隙就64kb)
同步:发送方发出数据后,等接收方回应以后才发下一个数据包的通讯方式
异步:发送方发出数据后,不等接收方回应,接着发送下一个数据包的通讯方式
同步串口下,需要进行时钟的同步,有DTE端和DCE端:
通信双发通过Serial接口对接,一方作为DTE侧,另一方作为DCE侧。在通心过程中,为保证DCE侧能够正确接收DTE侧发送的数据,DCE侧的接受时钟必须与DTE侧的发送时钟保持同步
继续阅读

我的微信
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评论